English

论创新素质教育

1999-08-25 来源:光明日报 王雅平 霍临春 我有话说

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把创新素质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创新素质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是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表现在:(1)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2)缺乏探索问题的兴趣和精神。(3)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4)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一句话,不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究其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关系,与长期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密切关系。

多年来我国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这种步调一致、标准答案式的应试教育对创新素质的培养却极为不利。应试教育把人训练成为机械的、被动的答题机器,变成缺乏独立思维能力、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庸才。这种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人高分低能的多。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在学习方法上,它忽视了人才个体在禀赋、兴趣爱好、接受方式和程度上的差异性;培养目标上,忽视了人才发展的多样性。而人才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恰恰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根基,一个人的禀赋再好,不因材施教,不有的放矢,创新素质就难以提高,创新型人才将被扼杀在摇篮里。应试教育把一些不符合一定标准的受教者淘汰出去,使他们丧失自尊和自信,使一部分人道德品行滑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也不利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另外,学校应试教育影响和制约了我们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使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应试教育的延长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探讨精神和独特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呢?

创新素质教育以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扎实的知识为基础和前提,这样才能厚积薄发、触类旁通。创新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对前人知识的系统学习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点来进行,要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下进行。检验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标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单层次的,而是相对的、多样的、多层次的。要有综合性的、需要发挥的、与实际联系的、能反映考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检验标准。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创新素质教育应是针对个性的差异化、多样化的教育,是扬长避短的教育,是敢为人先、标新立异的教育。

创新素质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创新素质教育来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的许多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各种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发展等)都渗透着创新素质的内涵。我们应在各种素质教育中贯穿创新素质教育。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说明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不仅要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进行差异性、多样化的研究工作,还要重视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创新素质,充分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者两方面创新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素质教育之路。(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